摘要

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到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更需关注治理技术的现代化。已有研究表明,国家在基层社会的不同场域,通过主动创制技术手段和治理技术,实现了国家政权稳固与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基层社会呈现出新的生产和组织形态,需要我们对新的治理形态及其治理技术进行系统性再思考。为此,我们以南京市多个社区为案例,对其治理过程及技术路线进行田野调查,聚焦于治理"技术"与"场景"的互动、柔性技术与既有刚性结构之间的融洽性及技术与场景之间的适配性等问题。案例研究发现,基层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其治理的行为取决于所采用的治理技术,且不同的治理技术在治理主体、任务、资源配置及运行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也影响着社区治理的效果。此外,由于不同类型的治理技术有其特定的关系结构与运作逻辑,因而,治理技术与场景的良性互动需遵循一定的适配逻辑和适配规则。本研究在丰富社区治理既有理论体系的同时,可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技术适配路径提供方向性的指引,也可为提升社区治理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