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范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外科手术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手术治疗的25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肠管坏死范围分为单个坏死或穿孔的病灶(F),多发坏死或穿孔病灶(M),全肠道病变(P)3组,并对3组患儿的手术方式、术后生存率和关闭造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5例患儿中,有11例为F、8例为M、6例为P,均采用剖腹探查术、肠造瘘术,或仅做腹腔引流术;12例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7例为低出生体质量儿,6例为正常出生体质量儿。有消化道穿孔17例(9例气腹,8例无气腹),无消化道穿孔8例(4例无气腹,4例NEC保守治疗后肠狭窄)。3例患儿经过2次以上手术,其余患儿在造瘘术后36个月行造瘘关闭手术。术后生存率:F组为100.0%(11/11例),M组为62.5%(5/8例),P组为16.7%(1/6例)。3种病变范围中F组比M组、P组的生存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898、10.312,P均<0.05);M组与P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7,P>0.05)。结论 NEC病变范围与患儿预后明显相关,F比M、P的预后好,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占NEC患儿比例较大;术中尽可能地保护边缘肠管是提高患儿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造瘘关闭手术建议在造瘘术后36个月,待患儿肝功能、肠功能恢复、营养发育良好时进行,特殊情况建议提前或延迟关造瘘。
-
单位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