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附子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SymMap数据库分析各味药的现代医学症状,然后通过TCMSP、ETCM数据库和前期结果得到附子汤化学成分,并结合STITCH、SwissTargetPrediction、TargetNET数据库及文献获得附子汤作用靶点。在DisGeNET、GEO和DrugBank数据库中获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靶点,筛选出与附子汤靶点共同部分构建PPI网络,对PPI网络模块化分解分析其功能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对关键靶点由Swiss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收集到附子汤化学成分205个,药物靶点551个,疾病靶点521个。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主要参与细胞凋亡负调控、氧化应激和G蛋白偶联受体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发现主要涉及血流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苯甲酰乌头原碱、乌头碱、新乌头碱、芍药苷、白术内酯Ⅲ均与核心靶点CXCL8具有较强亲和力。提示附子汤可能通过血流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负调控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等作用,起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 单位
    山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