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晰创新要素配置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匹配现状及演进趋势,是实现二者高度耦合协调发展的前提。首先,分别基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构建创新要素配置与数字经济发展系统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灰色关联—TOPSIS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创新要素配置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其次,运用标准差椭圆和Dagum基尼系数方法揭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方向性分布及空间差距来源;最后,运用联合核密度以及空间Markov链方法揭示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从时序特征看,全国创新要素配置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但具有逐年增长趋势。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创新要素配置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区位分布较为稳定,整体呈现偏东北—偏西南走势。从区域差异来源看,创新要素配置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总体差异呈增长态势,区域间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三大地区间差异逐年减小,三大地区内部差异逐年增大。传统核密度估计显示,全国整体和西部地区存在极化现象。联合核密度估计表明,在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在短期内呈现“强者愈强”的发展趋势,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短期内转移趋势不明显。传统Markov链分析表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可能实现跨越式增长。空间Markov链的分析结果显示,邻地与本地的“低—低”“低—中”集聚模式容易使地区陷入“低质量发展陷阱”;“高—低”集聚模式可能产生虹吸效应,损害本地的耦合协调发展;“高—高”集聚模式容易产生拥挤效应,拉低本地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中度协调发展的邻域则有利于所有类型的本地向更高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转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