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参数组合电针的抗炎镇痛效应,筛选出电针治疗炎性痛的最佳参数组合。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组)、模型组(M组)、2 Hz组、100 Hz组和2/100 Hz组,每组6只。于SD大鼠右后足跖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大鼠炎性痛模型。用电针干预大鼠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于造模前,造模后24 h,治疗第1、3、5、7、10天检测大鼠右后足机械缩足阈值(PWT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右后足跖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造模后24 h,除N组外,其余各组大鼠PWTs均显著下降(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M组比较,电针刺激干预后,电针组各时间点PWTs明显上升(P<0.01)。在干预后第1、3、5天三个时间点检测PWTs后发现,电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电针干预后第7天,2/100 Hz组大鼠PWTs高于2 Hz组和100 Hz组(P<0.01);干预后第9天,2/100 Hz组和100 Hz组大鼠PWTs高于2 Hz组(P<0.05,P<0.01);干预后第10天,2/100 Hz组大鼠PWTs高于2 Hz组(P<0.01)。与N组比较,M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M组比较,2 Hz组、100 Hz组和2/100 Hz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100 Hz组和2/100 Hz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2 Hz组比较,100 Hz组和2/100 Hz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不同参数组合电针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不同参数组合电针镇痛效果有所不同,电针干预炎性疼痛时,以2(50μs)/100 Hz(200μs)最佳。

  • 单位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