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钙素原在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焦栓林; 赵晓蕊; 欧阳洪; 杜世奇; 秦建增; 王全楚
来源:肝脏, 2018, 23(02): 145-147.
DOI:10.14000/j.cnki.issn.1008-1704.2018.02.015

摘要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62例。其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28例为腹膜炎组,未合并腹膜炎的患者34例为单纯腹水组,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及对症支持治疗。腹膜炎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或使用依诺沙星治疗,如效果不明显则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此后根据腹水培养结果与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在入院第1日、3日及7日采集静脉血(对照组入院当天采血)进行血清PCT定量检测。结果入院第1日,腹膜炎组、单纯腹水组及对照组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发性腹膜炎组患者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和对照组。治疗第1日、3日、7日时,腹膜炎组PCT均高于单纯腹水组(P<0.05);入院第7日时单纯腹水组基本接近对照组(P>0.05),而腹膜炎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日、3日及7日时,腹膜炎组痊愈/好转共17例,未愈/恶化共11例,治愈/好转组的血清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未愈/恶化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PCT水平不仅有助于肝硬化患者早期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抗生素及时调整,并对其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