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微生物因子对隆宝滩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甲烷通量的影响

作者:管崇帆; 何方杰; 韩辉邦; 马学谦; 张劲松; 孙守家*
来源:生态环境学报, 2020, 29(05): 987-995.
DOI: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5.015

摘要

以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使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分别对高寒草地(Alpine grassland,AG)、沼泽化草甸(Marsh meadow,MM)和高寒沼泽(Alpine marsh,AM)的CH4通量进行原位观测,同时分析生物量、微生物、土壤营养元素、土壤温湿度等因子,旨在通过相关分析获得不同植被类型CH4通量差异及其与环境和微生物因子的关联。结果表明,生长季节中不同植被类型CH4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MM和AM中的CH4通量较高,在9月达到峰值,AG表现为CH4吸收,在8月达到谷值,AG的CH4通量与MM和AM差异显著(P<0.05)。AG的土壤有机碳、总氮、生物量显著低于MM和AM(P<0.05),而全钾则相反。AG土壤中产甲烷菌mcrA基因丰度显著低于其他2种植被类型,而甲烷氧化菌pmoA丰度则相反(P<0.05)。相关分析显示,CH4通量与土壤湿度、有机碳、总氮、生物量和mcrA显著正相关(P<0.05)。总之,隆宝滩湿地AG的CH4通量与其他2种植被类型的差异是由于碳源、微生物和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的不同造成的,高寒湿地中不同类型植被CH4通量差异的确定可为精确估算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CH4排放提供数据支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