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调枢通胃”理论指导下的针刺疗法结合乳果糖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按卒中单元模式予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每天早餐前口服乳果糖口服液,视患者情况调整服用剂量,每周连服6 d停1 d,治疗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调枢通胃”理论的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内关、支沟、天枢、三阴交,得气后每隔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针刺6 d停1 d,治疗3周。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周、3周后的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评分、粪便中肠道菌群数量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统计2组患者治疗1周、3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脱落2例,每组28例患者完成研究。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患者PAC-SYM评分及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肠球菌数量均逐渐减少,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乳酸杆菌数量及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逐渐增加(P均<0.05),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PAC-SYM评分及粪便中大肠杆菌数量、肠球菌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乳酸杆菌数量及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2.1%(23/28)和75.0%(21/28),治疗3周后分别为96.4%(27/28)和89.3%(25/28),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调枢通胃”理论的针刺疗法联合乳果糖口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排便,效果优于单纯乳果糖治疗,且呈一定时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