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词典》在收词时注重古今兼收、源流并众,是一部规模宏大、卷帙浩繁的语文工具书。由于书证搜集难度大、编纂时间有限等客观条件影响,《汉语大词典》的编纂难免存在少量问题,如书证滞后、书证单薄、未辨别出借义、义项缺失等。这些问题可据《清华简》《包山楚简》《睡虎地秦简》等出土文献进行补正。文章以“三监”“復”“皮”“回”“蜀”“客”“才”七则为例说明出土文献对《汉语大词典》的补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