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众的含义在晚清出现政治与通俗之分。"左联"强调阶级意识区分的大众,"文艺大众化"承载文学对阶级意识的诉求。从左翼文学到延安文学,1942年完成了"文学大众化"的理论建构。颇受市民大众欢迎的通俗文学则构成了近现代以来"文艺大众化"发展的另一维度,在通俗化与趣味性上有着独特的大众色彩。新中国70年文学则为两种"文艺大众化"彼此消长:前三十年延续阶级的"文艺大众化",后四十年通俗文学从80年代的言情热、武侠热演绎到90年代商业文学、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兼以新世纪"底层文学"重唤"人民性"的暧昧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