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缝合与股动脉切开在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蒋京军; 卿洪琨; 张小明; 张学民; 李伟; 沈晨阳; 李清乐; 焦洋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48(05): 850-854.

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与传统股动脉切开行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临床资料,评估预置缝合线技术(preclose technique)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EVAR手术的81例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CT显示存在肾下腹主动脉瘤或降主动脉真性动脉瘤,瘤体最大直径>4.5 cm,达到手术治疗指征,且双侧股动脉、髂动脉条件良好,管腔无中重度狭窄,股动脉前壁无严重钙化,既可行经皮穿刺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PEVAR),也可行传统切开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open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OEVAR),根据患者对手术切口意向分为PEVAR组与OEVAR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技术成功率、术后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等数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VAR组共44例患者78处股动脉切口,OEVAR组共37例患者65处股动脉切口。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伴随疾病、平均植入支架数量、支架输送系统外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VAR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OEVAR组[(119.1±102.0)min vs.(163.6±61.9)min,P=0.025],术中出血量少于OEVAR组[(64.7±97.0)m L vs.(98.6±88.3)m L],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6);两组技术成功率(94.9%vs.95.4%,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VAR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OEVAR组明显缩短[(7.8±2.8)d vs.(12.3±7.2)d,P<0.001];PEVAR组术后2处切口出现皮下血肿,OEVAR组术后出现7处切口并发症,其中3处淋巴漏,3处入路动脉狭窄导致的下肢缺血,1处皮下血肿,OEVAR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PEVAR组多(2.6%vs.10.8%),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结论:采用预置缝合线技术经皮穿刺途径完成EVAR安全有效,与传统股动脉切开相比,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