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不同施氮方式对棉花赘芽发育的影响,2014年在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区大田条件下,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5为试验材料,采用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种植,施肥总量按照225 kg·hm-2,设计了4种施氮方式(底肥∶花铃肥∶盖顶肥)处理,分别是0∶0.4∶0.6(T1),0.2∶0.4∶0.4(T2),0.4∶0.4∶0.2(T3),0.6∶0.4∶0(T4),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棉花赘芽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品种不同器官赘芽数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叶枝>果枝>主茎,赘芽干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叶枝>主茎>果枝。棉花生育前期和后期赘芽发生较多,棉花生育中期赘芽发生较少。施氮方式对棉花赘芽发生有一定影响。总体上看,氮肥过度前移(T4)或过度后移(T1),均易导致棉花赘芽发生和生长量的增加,而T3施氮方式的赘芽发生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采用该施氮方式时,在大量开花结铃的生育中期,棉花叶面积指数(LAI)较大,单位叶面积承载的生殖器官较多,生殖器官干质量/营养器官干质量较大。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的棉花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3>T2>T4>T1。T3处理的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T4处理增加了7.79%,2.27%,10.23%和11.01%。因此,在施用等量氮肥的条件下,氮肥过度前移或后移,以及减少施氮次数均不利棉花赘芽的控制、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
单位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