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同光时期,清政府治下内忧与外患渐轻,政局趋稳,秩序渐定,政府开始对太平天国运动以来制兵和勇营并存的兵制进行调整,以堵塞兵外加兵、饷外加饷的漏卮。勇营本以补制兵之不足,由于在战争中表现远超绿营,由偏锋演变成主力,因此战后如何区处二者关系着实考验统治阶层的政治智慧。清朝中央政府和在战争中崛起的督抚将领,在兵勇去留和继续使用何种兵制这些关键问题上产生了诸多分歧,或出于公心,或出于私意,其中所呈现出的见解与思想十分耐人寻味。探讨此间朝野上下在兵制方面的改革思路与实际做法,可以了解晚清军事思想发展的一般过程,感受军队膨胀与军饷供应之间的矛盾,更能洞见晚清兵制改革的取径及其局限。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