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外伤性白内障皮质浑浊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调亡的影响。方法将牛眼晶状体取出,分为前囊组、后囊组、赤道组和对照组。每组10个晶状体。用1 ml注射器针头将晶状体前囊垂直划破3个2 mm长切口,并搅动刺破处囊下皮质,制成外伤性白内障模型。然后在杜尔贝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中分别培养12 h、1、3、6、9和12 d时观察晶状体变化。取晶状体前囊和赤道囊铺片,进行Giemsa染色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计算LECs凋亡率。结果牛眼晶状体在损伤后12 h晶状体皮质出现局限性雾状浑浊;6 d时成为完全性浑浊。Giemsa为染色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前囊下LECs数量逐渐减少,细胞变小,细胞间隙增宽,边界不清,核固缩逐渐增多。TUNEL染色发现随着皮质浑浊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细胞调亡率逐渐增加。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牛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皮质浑浊可诱导LECs的凋亡,细胞凋亡率与皮质浑浊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
单位河南省卫生厅;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