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评价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姗; 曾蒙苏; 张志勇
来源:中国临床医学, 2006, 13(3): 501-502.
DOI:10.3969/j.issn.1008-6358.2006.03.074

摘要

在美国,心血管疾病仍属首位致死病因,据统计每年由冠心病所致心肌梗死约150万人次,而死亡人数约50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病率虽偏低,但城市人口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在不断增加,尤其近10年增长明显[1].许多学者关注心肌缺血影像学客观诊断及心肌梗死后局部组织的特性,尤其对冬眠心肌和顿抑心肌存在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这部分心肌进行再灌注,有恢复其心肌收缩的潜在能力 [2];并且可为干细胞治疗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目前临床上,以18F-FDG心肌PET显像为心肌活力评估的金标准,心超负荷试验作为常用检查手段;但随着多通道阵列线圈应用,脉冲序列及射频优化等技术发展,用MR评价心肌缺血和活力以及随访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愈发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不久的将来,定能在临床被广泛推荐使用.本文总结相关文献,作一综合与分析.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