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肾下腹主动脉与肾动脉节段形态分型的临床特点及对肾动脉去神经术(RDN)导管操作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各种原因接受肾动脉造影及肾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患者748例,按肾下腹主动脉节段扭曲度分为:主动脉扭曲Ⅰ型(任一成角135°~<165°,n=213)、扭曲Ⅱ型(任一成角≤135°,n=23)、无扭曲型(任一成角≥165°,n=512);按腹主动脉与肾动脉主干走行成角分为:A型(成角≥100°,n=33),B型(成角60°~<100°,n=262)和C型(成角≤60°,n=453);其中27例行RDN治疗患者,按导管操作策略分型,常规策略:导引导管直接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策略一,导引导管在导丝辅助下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策略二,导引导管在导丝和造影导管辅助下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并深插至肾动脉中远段;策略三,使用可控弯导引导管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扭曲型、扭曲Ⅰ型、扭曲Ⅱ型患者分别有512(68.45%)、213(28.48%)、23例(3.07%)。与无扭曲型相比,扭曲Ⅰ型患者女性比例高(44.13%比17.97%)、年龄大[(56.1±14.1)比(48.7±14.9)岁]、高血压病程长[6(0.1~40)比3(0.1~30)年,均P<0.05];与无扭曲型相比,扭曲Ⅱ型患者女性比例高(69.57%比17.97%)、年龄大[(63.0±10.6)比(48.7±14.9)岁]、高血压及糖尿病病程长[6(0.5~30)比3(0.1~30)年,8(6~30)比7(0.5~30)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多[(2.86±1.14)比(2.29±1.05)个]、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1.34±0.32)比(1.13±0.35)m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82.52±25.88)比(97.78±24.71)mL/min,均P<0.05]。与扭曲Ⅰ型相比,扭曲Ⅱ型患者女性比例高、糖尿病病程长、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多、HDL-C高。A型、B型、C型患者分别有33(4.41%)、262(35.03%)、453例(60.56%)。与B型患者相比,C型患者体质量轻[(68.4±12.6)比(71.4±13.7)kg]、体质量指数(BMI)低[(25.02±3.65)比(25.71±3.67)kg/m2]、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多[(2.69±1.07)比(2.45±1.09)个,均P<0.05]。在RDN中,ⅡB型和ⅠC型患者,当RDC导引导管无法进入左右肾动脉主干近端时,应尽快采用策略一或策略二;ⅡC型的患者,可直接选择策略三。结论主动脉扭曲与动脉硬化有关;肾腹主动脉成角与动脉硬化及慢性肾脏病有关;在肾动脉介入治疗中,对于肾下腹主动脉扭曲Ⅱ型合并肾腹主动脉B型或C型患者,应尽快采取策略二或策略三以获得更高的手术成功率。

  •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 古田县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