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抗病毒、抗细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根据其分子结构、受体、信号通路以及生物学功能等,脊椎动物IFNs被分为I型、II型、III型和IV型。鱼类属于低等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也是最早拥有完善且复杂IFN系统的脊椎动物,是研究IFN系统组成、功能和演化的重要对象。根据系统发育关系,鱼类I型IFNs被分成8个亚群,分别为IFNa–IFNf以及IFNh和IFNi。不同亚群可选择性利用不同的受体复合物,通过保守的JAK/STAT信号通路诱导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s, ISGs)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病毒等功能。鱼类II型IFNs有2个成员,即IFN-γ和IFN-γrel,它们可分别利用CRFB13/CRFB6和CRFB17受体,通过STAT1传递信号。目前,在硬骨鱼类中还未鉴定到III型IFNs,但软骨鱼类中已鉴定到了III型IFNs及其受体亚基。IV型IFN是我国学者近期在鱼类和原始哺乳动物中鉴定到的一类新IFN基因,具有显著的抗病毒功能,受体由CRFB12和CRFB4组成。本文从基因结构、分类和命名、受体组成、信号传导以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总结了鱼类的I型、II型、III型和IV型IFNs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我国学者在鱼类IFN系统的组成与命名、受体与信号传导、晶体结构、功能、新型IFN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绩。本文不仅为今后鱼类IFN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方向,也能增强我们对鱼类IFN研究进展的系统性认识,同时也为IFN在鱼类抗病毒和抗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