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湿热辨析及其临证意义

作者:宁百乐; 邓启粤; 纪雪梅; 周登威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40(01): 220-223.
DOI:10.13359/j.cnki.gzxbtcm.2023.01.035

摘要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杂病,“湿温”则多为外感热病;从病因来看,二者皆是湿热为患。明清之后的医家将二者的区别逐渐淡化,湿温被统一在湿热中,统称为“外感湿热证”。历代医家对湿温与湿热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病因或病机到病证名的变迁。湿温与湿热内涵的演变拓展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病证的认识。通过辨析“湿温”与“湿热”,可明确疾病的病因与病证发展,从而正确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