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李锐对于"本土中国"的书写以中心/边缘结构为其内核:从边缘性的认知视角出发,发掘和呈现了被遮蔽的"民间"面向;通过文体实验、第一人称变换视角和散点透视下的多线叙事等方式,以空间并置的形式重构历史和记忆,呈现了丰富的异质性存在,并将其表征为具有"异托邦"性的文学空间;在质询一切"尺度"的思路下,突破种种同一性的定位,揭示了不同群体、身份,乃至个体诉求与其身份限定之间的差异性。李锐建立在批判和质疑精神上的"本土中国"并不具备"主体性",对抗性和差异性才是其价值所在。
-
单位南京大学; 晋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