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SP、TCMID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取芪苈强心胶囊的化学成分及相应的蛋白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查询基因名称,应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成分-靶点”作用网络;借助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CHF的靶点;取交集后得到芪苈强心胶囊和CHF的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等软件对芪苈强心胶囊的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芪苈强心胶囊的有效成分158种,对应靶点236个,CHF的靶点1 296个,两者共同靶点108个。主要成分有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毛蕊异黄酮、β-谷甾醇、人参皂苷Rh2、植物甾醇、黄芩素、β-胡萝卜素、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柚皮素等;关键靶点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胱天蛋白酶3等。GO富集分析结果:共富集507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BP)294条,分子功能(MF)111条,细胞组成(CC)102条,包括对无机物的反应、积极调控细胞迁移、对有毒物质的反应、对细胞外刺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血液循环等生物过程;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蛋白质均二聚活性、磷酸酶结合等分子功能;膜筏、囊泡腔、质膜蛋白复合物等细胞组成。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富集112条信号通路,主要通路包括癌症通路、流体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丙型肝炎、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初步证实了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HF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有利于开展相关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