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充分肯定儒家文化巨大贡献与价值的前提下,也不能美化,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评价和反思:一是儒家的主张哪些已经过时,哪些仍富有现实意义而今人并未达到;二是历代儒家在现实中的行为及其结果,是否做到知行合一。儒家对常情与现实利益、修身、亲情与家国同构的高度重视,对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也伴随着相对缺乏对理想未来、真理与科学、平等法治博爱的执著追求等局限性。评价一种文化的标准是其能否使绝大多数人幸福,我们不能迷信儒家文化可以解决中国文化所有问题,而要在全球化、网络化时代与其他文化展开比较和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