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鸣声是鸟类之间进行沟通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这为通过声学监测评估鸟类多样性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利用声学指数快速评估生物多样性是一种新兴的调查方法,但城市森林中的复杂声环境可能会导致声学指数的指示结果出现偏差。为了解声学指数在城市森林中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在北京市东郊森林公园设置了 50 个矩阵式调查样点,于 2021 年 4–6 月每月进行 1 次鸟类传统观测和同步鸣声采集,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来探究声学监测的有效性。采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估 6 个常用声学指数与鸟类丰富度和多度的关系,并衡量了每个指数的性能。结果表明:(1)本研究共记录到鸟类 10 目 23 科35 种,通过声学监听识别的总物种数与传统鸟类观测相等,但具体鸟种存在差异;(2)不同月份间声学指数与鸟类丰富度和多度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别,声学复杂度指数(ACI)和标准化声景差异指数(NDSI)优于其他指数,是评估鸟类多样性的关键变量;(3)声学指数对鸟类多度的预测能力(R~2m = 0.32, R~2c = 0.80)要高于丰富度(R~2m = 0.12, R~2c = 0.18)。声学指数为快速评估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前景的分析手段,但仍需继续探讨改进。随着方法的逐步完善和处理技术的提升,声学监测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跟踪管理方面有巨大潜力。
-
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