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光照对豚鼠屈光发育和形觉剥夺性近视(FDM)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3周龄三色豚鼠108只, 分为FDM豚鼠群54只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群54只, 分别采用不透明面罩法制作单眼近视模型和双眼均不遮盖处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FDM豚鼠和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分别分为低强度光照组、正常强度光照组和高强度光照组, 各组分别在20、300和5 000 lx环境中连续饲养6周, 每天12 h光照/12 h黑暗。各组豚鼠每2周进行眼参数生物学测量并进行比较, 采用眼科A型超声诊断仪测量豚鼠眼轴长度(AL), AL定义为角膜顶点到视网膜黄斑区的距离;采用检影法测定各组豚鼠扩瞳后的屈光度。计算各组豚鼠AL和屈光度变化量, 变化量定义为光照各时间点测量值与光照前的差值。结果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365, P=0.697), 各组豚鼠AL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延长, 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53.750, P<0.001)。正常屈光发育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间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576, P=0.034), 其中高强度光照组豚鼠光照4周屈光度为(+2.75±2.15)D, 大于低强度光照组的(+0.41±3.07)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M豚鼠不同强度光照组AL值和屈光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105, P=0.900;F组别=0.973, P=0.387), 光照不同时间AL和屈光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08.302、27.407, 均P<0.001), 其中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FDM眼屈光度为(+2.35±1.95)D, 大于光照前的(+1.90±0.97)D,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屈光发育豚鼠高强度光照组AL最短, 且变化量最小;FDM豚鼠低强度光照组光照2周屈光度变化量明显小于正常强度光照组, 产生短暂性远视漂移。结论高强度光照可减缓正常屈光发育豚鼠屈光度向近视漂移;低强度光照有延缓FDM进展的趋势, 光照2周屈光度出现短暂性远视漂移。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