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混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邓双林; 宋金民*; 刘树根; 罗平; 李智武; 杨迪; 孙玮; 李金玺; 余晶洁; 李立基
来源:沉积学报, 2020, 38(03): 598-609.
DOI: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9

摘要

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混积现象较发育。以川中高科1井、川北杨坝剖面和宁强高家山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实测、岩芯观察及薄片鉴定,对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的混合沉积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三段混积岩主要为纹层状泥晶白云岩、纹层状含砂白云岩、含砂白云岩、砂质白云岩以及砂岩等,发育混积型碎屑岩、混积型碳酸盐岩以及高度混积岩三类;混合沉积类型为复合式混合沉积Ⅱ类。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混积作用受控于气候条件、构造运动、水动力条件、海平面升降以及物源供给等众多因素,且它们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结合混积类型、混积强度以及沉积环境等因素,建立了灯影组三段的混积陆棚模式,指示其陆源碎屑系风暴流等从汉南古陆携带而来,侧面证明灯三段沉积时期,汉南古陆已发生隆起,为四川盆地提供陆源碎屑,这为恢复四川盆地灯影组沉积构造格局提供了参考。

  • 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