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miR-145与sICAM-1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146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将其分为AMI组43例、无AMI组103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患者入院时血清miR-145、sICAM-1水平。对可能影响患者AMI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miR-145、sICAM-1对AMI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血清miR-145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无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无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45、sICAM-1及病变严重程度进入回归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影响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稳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清miR-145与病变严重程度指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水平与病变严重程度指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5、sICAM-1对稳定型冠心病发生AMI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血清miR-145、sICAM-1预测AMI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54、0.914,两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结论 稳定型冠心病发生AMI患者其血清miR-145较未发生AMI患者显著降低,而血清sICAM-1显著升高,且miR-145、sICAM-1水平与患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两者联合使用对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AMI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