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不孕不育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宁; 蔡思琪; 杜联峰*
来源: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20, 49(05): 530-532.

摘要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革兰阴性耐酸细菌,主要定植于胃型上皮如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或食管的胃型上皮化生区等。于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机构(IARC)列为Ⅰ类致癌原,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在欧美国家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Hp,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通常高于50%[1]。最初研究人员发现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上皮化生、胃增生性息肉和胃十二指肠的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和胃腺癌等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