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把《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混为一谈是一些读者、作者由来已久的误解,让研究中国古代兵法的专家感到需要澄清。近读李零教授著《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中华书局2012年版)其中就有这样的无奈。他说:"很多人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搁一块儿读,地摊书和电视都跟着炒。有一次,给老板上课,我讲了半天,他们坐不住,问我为什么还不进入正题,我说,什么是正题?他们说,《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什么关系。我说,一个两千年前,一个两千后,没什么关系,’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无中生有’’笑里藏刀’’顺手牵羊’’浑水摸鱼’’偷梁换柱’’指桑骂槐’,这些还要我教吗?满地的奸商都会。"一些人认为《孙子兵法》核心就是讲计谋,讲三十六计,这是较多的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