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息态fMRI观察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

作者:方杰; 鲁学婷; 刘飞; 费家廷; 王海宝*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 36(06): 808-812.
DOI:10.13929/j.issn.1003-3289.2020.06.002

摘要

目的采用静息态fMRI (rs-fMRI)比率低频振幅(fALFF)法检测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时脑功能变化,探讨持续性麻木相关脑机制。方法对21名健康成人分别在有无电刺激条件下行rs-fMRI,嘱其对同一脉冲电刺激所致麻木感进行强度评分。以fALFF算法分析有无电刺激下rs-fMRI数据,获得存在显著差异脑区;对电刺激下脑fALFF与个体麻木感强度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电刺激下fALFF显著增强脑区包括额叶内侧皮质、前扣带回、两侧颞中回、两侧颞下回和右侧颞极(P均<0.05,FDR校正);显著减弱脑区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右侧小脑(P均<0.05,FDR校正)。电刺激下fALFF与个体麻木感评分显著正相关脑区则包括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左侧颞中回(P均<0.05,FDR校正)显著负相关脑区为右侧额极和左侧颞下回(P均<0.05,FDR校正)。结论电刺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涉及感觉运动、情绪、认知及默认网络相关脑区;楔前叶/后扣带回、颞叶及额叶部分脑区与个体麻木程度显著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