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凉山州初始抗病毒治疗HIV/AIDS育龄妇女生存分析

作者:车双双; 黄玉玲; 王鑫; 张芹; 张波; 曾亚莉; 任建华; 杨薇; 李天露; 卓玛拉措; 高鑫; 杨一挥*
来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2, 38(09): 1181-1190.

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2010—2019年初始抗病毒治疗HIV/AIDS育龄妇女患者生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艾滋病基本防治信息系统选取2010—2019年现住址在凉山州并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育龄妇女患者,共10 684例,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病死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现住址在凉山州实施抗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育龄妇女患者平均年龄为(32.00±7.37)岁,至随访观察终止时间,死亡683例,病死率为1.67/1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0~49岁[AHR(95%CI)=2.299(1.144~4.619)]、静脉吸毒传播[AHR(95%CI)=1.482(1.228~1.788)]、治疗前BMI<18.5 kg/m2[AHR(95%CI)=1.796(1.482~2.178)]、WHO临床Ⅳ期[AHR(95%CI)=2.411(1.575~3.692)]、抗病毒治疗方案TDF/AZT+3TC+NVP[AHR(95%CI)=4.175(3.137~5.558)]、确证至启动治疗时间间隔≥12月[AHR(95%CI)=1.352(1.006~1.818)]、治疗前感染乙肝或丙肝、县级及以上医院治疗随访机构、样本来源于医疗机构、入组治疗地区为州内和启动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为降低凉山州育龄妇女中HIV/AIDS患者死亡风险,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提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进一步扩大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和提升服务及治疗质量,加强追踪随访和管理。关注40岁及以上静脉吸毒、样本来源医疗机构、治疗前BMI<18.5 kg/m2、启动治疗时WHOⅣ期、确证至启动治疗时间间隔≥12月、治疗前感染乙肝或丙肝和初始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低的对象,优化治疗方案,提高其生存质量。

  • 单位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