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分子传播网络特征研究

作者:燕清丽; 周莹; 杨鹏飞*; 方娟; 张芹; 庞艺秀; 董正远; 王美琦
来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3, 18(11): 1264-1268.
DOI:10.13350/j.cjpb.231105

摘要

目的 了解淮安市新报告人感染HIV-1毒株的流行特征、亚型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方法 采集淮安籍HIV-1确证阳性感染者血液标本,利用巢式(RT-)PCR方法扩增pol基因片段,测序并构建分子传播网络。结果 淮安市新报告人感染的HIV-1基因亚型有9种,分别为CRF01_AE (38.5%,47/122)、CRF07_BC (38.5%,47/122)、CRF67_01B (8.2%,10/122)、CRF68_01B (4.9%,6/122)、B (3.3%,4/122)、CRF08_BC (3.3%,4/122)、CRF55_01B (1.6%,2/122)、CRF85_BC (0.8%,1/122)和CRF52_01B (0.8%,1/122)。60条pol基因序列形成10个分子传播簇,入网率为49.2%,其中最大的分子传播网络由CRF07_BC基因型构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已婚有配偶(与丧偶相比,OR=0.242,95%CI:0.006-0.972)、同性传播(与异性传播相比,OR=2.113,95%CI:1.020-4.377)、基因型CRF07_BC (与其他重组型相比,OR=5.972,95%CI:1.655-21.554)更容易进入HIV-1分子传播网络并传播流行。结论 淮安市新报告人感染HIV-1的基因型具有多样性,分子传播网络中存在耐药株传播风险,因此应加强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开展基线耐药监测,防止耐药毒株在人群中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 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