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相关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确诊为感染性休克并行经皮氧分压监测的成年患者49例,分别于液体复苏Oh及6h行10 min氧负荷试验并计算氧负荷值(10 min OCT),并按照液体复苏后6 h 10 min OCT值分为两组:10 min OCT≥66 mmHg(1 mmHg=0.133 kPa)为H组,10 min OCT<66 mmHg组为L组,分别记录液体复苏Oh及6 h的10 min OCT、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全身氧代谢指标[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02)、动脉血乳酸(Lac)]、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并计算APACHEⅡ评分、感染性休克相关AKI发病率、AKI分期、ICU病死率、28 d病死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性休克相关AKI发病率、AKI分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比例、ICU及28d病死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L组及H组分别纳入27例和22例患者,两组患者Oh或6 h MAP、CVP、ScvO2、Lac、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6h 10 minOCT显著高于L组[(77.6±18.5)mmHg和(51.3±21.6)mmHg,P<0.05]。L组感染性休克相关AKI发病率(77.8%和50.0%)、3期AKI比例(44.4%和22.7%)及接受CRRT比例(48.1%和22.7%)明显高于H组(P<0.05);L组ICU病死率(51.8%和22.7%)与28 d病死率(63.0%和31.8%)明显高于H组(P<0.05)。6h10min OCT≥66mmHg是患者ICU内死亡(RR=0.01,95%CI:0.001~0.39,P<0.05)及28 d死亡(RR=0.01,95%CI:0.001-0.27,P<0.05)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10 min OCT是评估感染性休克相关AKI的发病率、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氧负荷试验可用于优化感染性休克相关AKI的治疗。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无锡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