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邓仲元; 刘世学; 王宏波; 彭军; 汪代东; 赵有春; 陈皇胜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 2015, 31(12): 1127-1130.
DOI:10.3760/cma.j.issn.1008-6315.2015.12.022

摘要

目的 观察切口周围注射混合药物在腰椎后路手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的镇痛效果.方法 64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研究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2天给予氨酚羟考酮片,每次1片,每天3次,服用4~7d,术后放置静脉自控镇痛泵,术中切口周围注射混合药物(罗哌卡因150 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ag;肾上腺素0.4ml,加无菌生理盐水至50 ml).对照组患者仅放置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前、术后分别记录静止与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评分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Prolo腰椎功能评分评定患者术后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1)VAS评分:研究组术后6、12、24 h、首次下地活动评分[(3.1±1.6)、(2.8±1.1)、(2.4±0.9)、(2.3±1.1)分]低于对照组[(3.5±1.8)、(3.4±1.3)、(3.4±0.8)、(3.0±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出院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JOA评分:研究组术后第1、3、7天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Prolo腰椎功能评分:研究组术后第1、3、7天Prolo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后路手术术中切口周围注射复合药物在多模式镇痛方案中可以起到一定效果,术后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改善满意.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