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去横突经椎旁入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收治的28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1659岁,平均36.4岁。病灶部位:T10114例,T11124例,T12L14例,L123例,L2313例。28例患者术前VAS评分为(6.29±1.27)分;红细胞沉降率(ESR)为(46.29±15.49)mm/1 h,其中27例异常;C-反应蛋白(CRP)为(32.50±21.55)mg/L,其中21例异常。脊髓损伤神经功能评定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6例,D级18例,E级4例。21例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12°46。,平均24.62°±9.42。;20例合并椎旁脓肿。患者均行一期后路去横突经椎旁入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术后规范化抗结核治疗。观察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VAS、后凸畸形、神经脊髓功能ASIA分级,以及患者术后病灶融合情况、ESR和CRP水平。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10270(220.86±11.77)min,术中出血量为3001 100(562.86±195.99)mL,术中无神经、大血管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术后均随访1230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2周VAS为03分,平均(1.54±0.5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68,P<0.01)。21例合并后凸畸形患者,术后3 d复测Cobb角7°19°、平均11.67°±3.37°,末次随访时Cobb角6°19.5°、平均11.26°±3.6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79、4.900,P<0.01)。末次随访时,神经脊髓功能ASIA分级E级24例、D级4例,ESR、CRP均恢复正常。病灶融合情况:6个月融合9例,9个月融合12例,12个月融合7例。27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病灶间隙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另1例患者术后40 d复发,切口有慢性窦道形成,复发原因为抗结核药物耐药,调整抗结核用药和后路原入路病灶清除后治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现象。结论采用一期后路去横突经椎旁入路病灶清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能达到病灶清除、椎间牢靠支撑植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其安全性较高,手术并发症少,可作为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之一。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