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鸡内金是临床常用的消食类中药,属于药食同源品种,但腥臭气味强,影响儿童服药的顺应性。传统炮制方法采用清炒、醋制等加热炮制方法去腥除臭,影响其消化酶活力,亟需寻找新的去腥存效方法。本研究提出并验证超临界CO2低温流体萃取法用于鸡内金去腥存效的技术可行性。首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HS-SPME/GC-QQQ-MS/MS)结合气味活度值(OVA)法初步确定超临界CO2萃取分离前后鸡内金腥臭气成分差异;然后,基于志愿者感官评价结合挥发性成分分析对比鸡内金生品、清炒品、醋炙品和超临界CO2萃取品腥臭气强度和腥臭气物质种类及含量差异,采用胃蛋白酶、淀粉酶活力效价测定法对比分析4种鸡内金消化酶活力差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比研究4种鸡内金的物质结构差异,氨基酸含量测定对比总氨基酸、促消化类氨基酸及苦味氨基酸含量差异,采用基于酚红指示剂的大豆油致小鼠胃排空延迟动物模型实验验证体内促胃排空药效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鸡内金粉末腥臭气突出,超临界萃取后腥臭气显著降低,腥臭气成分含量仅为生品中的12.8%; FT-IR分析结果表明鸡内金超临界萃取品较生品物质结构未发生改变,消化酶活力效价测定结果显示生品中淀粉酶、胃蛋白酶活力效价约是清炒品和醋炙品的3.9、1.4倍,超临界CO2萃取品中淀粉酶、胃蛋白酶活力效价约为清炒品和醋炙品的2.7、1.3倍;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4种鸡内金中促消化类氨基酸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体内验证实验结果显示,生品组、超临界萃取品组、清炒品组和醋炙品组小鼠平均胃排空率分别为69%、59%、40%和51%,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相较清炒法和醋炙法能够有效保留鸡内金促胃排空药效。总体而言,超临界CO2流体低温萃取法较传统的清炒法和醋炙法,可有效去除鸡内金腥臭气,保留鸡内金中生物活性成分与消食化积药效,能有效实现鸡内金的去腥存效。
-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厚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