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湘人江督格局”是晚清史上的重要现象。其形成和终结的历程,既反映了咸同以降清朝政治版图和派系权力的演变,也牵动着朝廷、北洋和南洋的关系,还体现了内政外交的互动。该格局虽奠基于湘军之崛起,但形成过程复杂多变,大体可以1880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864年湘军攻破天京后,清廷尽力阻止曾国藩久任江督,遂使曾氏七年三往返,难以稳坐江督。1872年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为首的淮系和左宗棠为首的湘系都试图影响江督任用。而沈桂芬主政的清廷高层大体有两个用人倾向:进士出身而非军功起家、非湘非淮;希望既能听命朝廷,又可兼顾湘淮。但这令江督既难得人,又动辄得咎,遂使江督人事极为纷更。直到1880年代湘人江督格局才最终形成。这是中俄危机和中法战争形势、左宗棠和曾国荃刻意经营、东南湘系军政实力增强、慈禧和醇亲王平衡湘淮南北等多重因素促成的结果。湘人江督格局形成的历史表明,除了内外轻重和央地关系,南北关系的平衡和演变也是分析晚清权力格局的一条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