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初南北转运重建,导致国家经济地理格局发生巨变。以南京、北京为中心的国家漕运体系,转输往往需要经过河南、山东、直隶等区域的通道,在永乐十三年(1415年)京杭大运河恢复通航之前,绕道河南利用黄、卫转运的中原运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决口后的大黄河,为中原运道的形成和利用创造了条件。而自永乐元年(1403年)起国家漕运正式开始绕道河南,利用中原运道转运北京成为了当时除海运之外最重要的漕粮北运方式。而运道上的陈州颍歧口跌坡、新乡八柳树则是中原运道的重要节点。中原运道在明初完成国家漕运使命后,明中后期又以贾鲁河、卫河等新的河道形式继续发挥着运输功能,客观上促进了正阳镇、周家口、朱仙镇、开封、新乡、道口镇等城镇的兴起与繁荣。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