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现代有关栽培防风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合理性,提出其划分等级的关键要素。方法 考证整理古今有关防风品质评价和商品规格等级的本草和标准,测定15批不同栽培防风药材的外观性状量化数据,根据药材传统分类标准(株长、芦下直径长度)把每批防风样品划分一、二等级,并根据有效成分在药材中的空间分布(断面木质部与韧皮部比例)把每批样品分为A、B两类。采用UPLC-Q-TOF-MS/MS技术表征和分析样品中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升麻素苷、异紫花前胡内酯、3’-O-乙酰基亥茅酚、5-O-甲基维斯阿米醇、亥茅酚、亥茅酚苷、花椒毒素9种指标成分的峰面积,采用GC-MS技术分析并确定人参炔醇的相对峰面积。结果 当前有关防风商品规格等级划分均以外观性状作为评判依据,通过实验测定,栽培防风样品的株长、芦下直径与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无相关性,9种指标性色原酮香豆素类成分主要积累在药材韧皮部,防风道地产区样品指标性成分含量稳定高于其它产区样品。结论 目前仅以外观性状株长、直径长度等这种传统经验模式作为划分栽培防风商品规格等级的依据存在局限性及不合理性,在考量制定防风商品规格等级时,应增加木质部韧皮部比例的外观性状特征,结合指标性成分含量更科学合理,此外道地药材产区因素不容忽视。

  • 单位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