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解山西大同出土的五件明清时期铜造像的表面病害、装饰材料和工艺,对出土造像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显微照相技术、扫描电镜能谱、傅里叶红外等科学手段对装饰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像表面均经过数次装饰,贴金采用了金胶黏贴工艺。蓝色的石青多用于头部,但在服饰上也有发现。红色的朱砂多出现在金层下部。铅丹与铅白混和使用,多出现在手部、面部及服饰上。有两件造像表面还发现了绿铜矿的使用。分析数据可为进一步的修复提供参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