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脑缺血时大量的自由基生成,使脑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导致细胞及细胞屏障损害,神经元坏死或凋亡,引起和加重缺血脑组织水肿。目的:通过观察白藜芦醇甙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脑含水量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1-10/2002-07在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研究所完成。将48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缺血前白藜芦醇甙处理组:缺血前30 min,经颈外静脉注射6g/L白藜芦醇甙(12 mg/kg)溶液。假手术组:大鼠仅在麻醉状态下分离右侧颈总动脉, 不予阻断血流。缺虚模型组: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假手术组、缺血模型组与缺血前白藜芦醇甙处理组以同样方式、剂量静脉给予生理盐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2 h在麻醉状态下快速断头取脑。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其余8只大鼠测定脑组织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方法:应用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以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化学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以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活性,并按Folin-酚试剂法标定蛋白含量,所有操作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②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一氧化氮合酶活性。③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前白藜芦醇甙处理组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缺血模型组[(226.43±8.69),(193.37±11.14)NU/mg;(244.38±12.34), (211.71±16.50)μkat/g;(59.85±9.67),(35.51±7.67)μkat/g,(q=4.38-10.45, P<0.01)]。②缺血前白藜芦醇甙处理组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脑含水量明显低于缺血模型组[(6.38±0.54),(8.63±0.78)μmol/g;(78.72±0.43), (80.41±0.64),%,P<0.01]。③白藜芦醇甙有降低缺血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趋势,但与缺血模型组非常接近[(12.00±1.00),(12.84±1.17)μkat/g, P>0.05]。④病理学组织检查显示,白藜芦醇甙能减轻缺血所导致的脑水肿。结论:白藜芦醇甙能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缺血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 抑制或减轻脑水肿形成,保护细胞膜功能,减轻缺血神经元功能损害, 对局灶脑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