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痛觉敏化诱发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腰椎背根神经节(DRG)中蛋白激酶C_ε(PKC_ε)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痛转化效应的机制。方法:第1部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敏化组、敏化组,每组6只。于大鼠左后足足底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100μL,7d后于该足足背注射100ng/25μL前列腺素E 2(PGE 2)建立痛转化模型。分别测量大鼠造模前,第1次注射后4、24、48、72h和7d,及第2次注射后1、4、24、48h患侧足趾MWT。第2部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敏化组、敏化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6只。造模方法同第1部分。电针组于第1次注射后开始电针双侧"足三里""昆仑"穴,每次30min,1次/d,共10d。检测MWT时间点同第1部分。Western blot法检测第2次注射后48h患侧DRG中PKC_ε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敏化组相比,敏化组角叉菜胶注射后4、24、48h,PGE 2注射后4、24、48h患侧足底MWT显著降低(P<0.01);与敏化组相比,电针可以显著提升角叉菜胶注射后24、48、72h及PGE2注射后24、48h患侧足底MWT(P<0.05,P<0.01),而假电针无此作用(P>0.05)。与假敏化组相比,敏化组腰椎DRG中PKC_ε表达增多(P<0.01);与敏化组相比,电针组腰椎DRG中PKC_ε表达减少(P<0.01),而假电针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并可干预痛转化效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患侧腰椎DRG中PKC_ε表达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