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同时明确其对远期靶血管管腔通畅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成功实行PCI且术后至少复查过1次冠状动脉造影的CTO病变患者共514例。根据术中靶血管校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记帧法计数(CTFC)分为血流正常组和慢血流/无复流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史、血液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资料、PCI资料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明确术中慢血流/无复流对远期管腔通畅率的影响,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CTO-PCI即刻慢血流/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PCI术后CTFC将入组患者分为血流正常组(276例)和慢血流/无复流组(238例)。慢血流/无复流组患者与血流正常组比较,既往心肌梗死史及既往尝试开通失败比例更高(均P=0.007)、靶血管为右冠状动脉比例更高(P<0.001)、血清脂蛋白a>300 mg/L比例更高(P=0.001)。慢血流/无复流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22.7%比14.5%,P=0.017)及管腔丢失率[(21.0±2.32)%比(14.0±1.92)%,P=0.007]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心肌梗死病史(OR 1.58,95%CI 1.06~2.38,P=0.025)、既往尝试开通失败史(OR 1.05,95%CI 1.01~2.36,P=0.049)、血清脂蛋白a>300 mg/L(OR 1.77,95%CI 1.22~2.58,P=0.003)为CTO病变患者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既往心肌梗死史、既往尝试开通失败史、脂蛋白a>300mg/L为CTO病变患者PCI术中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发生慢血流/无复流的患者出现管腔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比例明显升高。
-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