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胎衣不下及子宫炎影响奶牛正常子宫复旧,进而影响后续繁殖性能。以子宫健康和繁殖表现为依据,评价胎衣不下、产后子宫炎及子宫内膜炎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试验为回归分析试验,在牧场收集胎衣不下、产后子宫炎及子宫内膜炎牛只治疗方案,按临床症状、发病天数及用药方式进行分组,收集这些牛只后续产后疾病(产后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及始配天数,首配受胎率,产后90天怀孕率,产后120天怀孕率,产后150天怀孕率及空怀期判断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胎衣不下病牛使用头孢噻呋钠治疗,产后子宫炎发病率均显著升高;具有全身症状的产后子宫炎病牛,使用头孢噻呋辅助氟尼辛葡甲胺治疗,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仍高于健康牛,但可提高其产后90天怀孕率;子宫内膜炎病牛经直肠子宫按摩同时采用长效土霉素子宫灌注,首配受胎率、产后120天怀孕率和产后180天怀孕率与健康牛无显著差异。[结论]胎衣不下病牛使用头孢噻呋钠治疗,不能完全预防产后子宫炎;对于发烧的产后子宫炎病牛,使用头孢噻呋钠辅助氟尼辛葡甲胺治疗,可降低后续产后疾病发病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繁殖性能;子宫内膜炎病牛经直肠子宫按摩同时采用长效土霉素子宫灌注,可提高繁殖性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