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西宁市二城区采暖期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主要来源及对人群的健康风险。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3月,每月10—16日采集PM2.5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PAHs浓度,利用特征比值法及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源解析,最后用终身致癌超额风险模型评估人群健康风险。结果 西宁市城北、城东区采暖期PAHs浓度M(P25,P75)分别为74.92(35.31,171.09)和45.13(26.54,68.92)n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征比值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城北区PAHs污染来源主要是机动车尾气排放(48.66%)、燃煤燃烧(16.05%)、石油燃烧(11.54%)和汽油燃烧(9.53%),城东区PAHs污染来源主要是燃煤与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混合源(58.44%)和石油燃烧(17.07%)。二城区苯并[a]芘达标率分别为26.19%和4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致癌等效浓度分别为12.71和6.28 ng/m3;PAHs的致癌风险范围为4.28×10-6~3.27×10-5,预期寿命损失范围为26.60~203.33 min。结论 西宁市城区采暖期大气PM2.5中PAHs污染对当地居民有潜在健康风险。
-
单位青海大学; 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