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意思维再识中医胆腑理论

作者:张阳; 王允亮*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2021, 48(06): 44-46.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21.06.012

摘要

中医胆腑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其实际内涵历来存在争议。临床实践中,趋向于强调其作为"奇恒之腑"的功能,而淡化了其作为"六腑"之一的功能。该文从形意思维角度,对胆腑理论重新进行梳理,认为胆腑具"形""意"两个层面的意义。"形"之层面的胆腑是实体的,即是今之胆囊。而"胆主决断""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则是立足于"形",具有"意"的特定内涵。"胆主决断"不仅是在"意"层面主精神情志,更体现了胆腑贮存排泄胆汁的作用;而"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是"意象"层面对天人关系认识得出的结论,强调胆应少阳春生之气,以及对人身其他脏腑气机的影响。胆腑病证论治上,古人偏向胆腑"意象"层面的论治,从形意思维分析,"形"之层面应当重视其作为六腑的"通降"特性,"意"之层面当重视其作为奇恒之腑的特点,注重调节少阳枢机,如此形意结合,方不致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