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贾平凹新作《秦岭记》详细记载了秦岭的山川河流、草木虫鱼、百兽精怪、矿藏物产、宗教习俗等,内容上具有突出的“博物志”性质,这与他近年来创作《老生》《山本》时对“小说之最古者”《山海经》的浸淫、借鉴有密切关联,是贾平凹对中国“古典叙事”进行创新转化的又一文学实践;内容上的“博物志”性质决定了《秦岭记》采用“笔记体”形式,全篇主要由57则彼此独立的小节组成,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及故事,这种结构与他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商州三录》《商州》《妊娠》等作品遥相呼应,既是他40年来的回望又有突破,表现出苍茫、雄浑的“晚期”风格;《秦岭记》的思想旨趣具有明显的老庄“齐物论”特征,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因果相依的自然观,一定程度突破了“人的文学”观和“线性”时间观的单一和机械性,在丰富、拓宽当代文学题材、体裁和观念方面是一次积极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