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2-脱氧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尾静脉移植入不同时期的心肌梗死(MI)后心衰大鼠中,观察其向病损心肌的趋化作用及其在局部分布的特点,探讨其对心肌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Wistar大鼠的MSCs,用0·3μmol/L的5-aza-CdR两次诱导第2代的MSCs。用溴氮胞苷(BrdU)标记后,经尾静脉植入MI后不同时期的心衰大鼠中,实验分为MI1d、8d、3周、1月后移植组及MI3周、1月后DMEM假移植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移植后3d及1月的MSCs在大鼠心肌中的分布情况,并用RT-PCR检测移植1月后MI局部α-MHC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MI后不同时期(1d内、8d、3周、1月),通过尾静脉给予相同数量的MSCs,3d后在各组大鼠的心肌中均发现抗BrdU+的移植细胞。移植的MSCs主要分布在心肌受损区域,分布特点与移植时心肌的病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急性、亚急性期,有较多的移植细胞,与自身细胞均匀分布。进入慢性期,移植细胞沿着纤维方向线样排列,呈团簇样分布,数目较急性期减少。移植后1月,各组大鼠心脏中仍有抗BrdU+的移植细胞,移植细胞分布的特点与移植后3d所观察的结果相似。研究发现,MI区域rattusα-MHCmRNA的表达,与MI3周移植的MSCs相比,在MI1d或8d后移植,差异无显著性。MI3周后移植MSCs,rattusα-MHCmRNA的表达较DMEM假移植组有明显提高(P<0.01),但在MI1月后移植与假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不同的MI时间段经尾静脉植入MSCs,其能向心肌趋化,主要分布在心肌的受损区域,分布特点与移植时心肌的病理特点有关。MI后早期给予MSCs移植,更有利于提高区域的表达
-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