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7年山东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分析

作者:朱晓艳; 王国永; 张娜; 廖玫珍; 黄鹏翔; 杨兴光; 黄涛; 陶小润; 康殿民*
来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9, (02): 187-192.
DOI: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9.02.016

摘要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03—2017年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后生存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利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9 813例研究对象中,接受ART的平均年龄为(34.9±11.0)岁。治疗开始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300.0(P25~P75:163.0,428.0)(个/μl),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o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临床分期标准,83.2%为Ⅰ期。研究对象在ART后第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7%、96.7%、95.8%、93.7%。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经同性性传播感染的ART患者较经血液及其他途径感染的患者死亡降低38%,HR为0.62(95%CI:0.43~0.89);受教育程度为大学及以上的患者较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患者死亡风险低,HR为0.41(95%CI:0.26~0.65);基线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78%(95%CI:1.31~2.41);基线时WHO临床分期为Ⅱ、Ⅲ、Ⅳ期的患者较Ⅰ期患者死亡风险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低的患者死亡风险高。结论 山东省艾滋病患者ART后生存率较高,治疗开始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WHO临床分期、有无临床症状是艾滋病患者ART后生存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

  • 单位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