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治疗白内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进行二期手术治疗的80例白内障患者,80只眼,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A组采取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B组采取三片式疏水性人工晶状体;另外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单纯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48例患者80只眼,按照人工晶状体所植入的不同分为C组(一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D组(三片式流水性人工晶状体)。分析4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屈光状态变化情况,比较4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人工晶状体偏心、倾斜度情况。结果术前,4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屈光状态预期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4组患者的眼压均低于术前,各组间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均高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但A组高于C组和D组(P<0.012 5),B组高于C组和D组(P<0.012 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4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屈光状态均发生远视偏移,其中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A组屈光状态实际值高于C组(P<0.012 5),B组屈光状态实际值高于D组(P<0.012 5),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术后3个月,4组间的人工晶状体水平、垂直偏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人工晶状体水平、垂直倾斜度比较中,A组高于B组、C组和D组(P<0.012 5);B组和C组比较、B组和D组比较、C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三片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玻璃体切割术后治疗白内障更适宜。
-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 黄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