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来,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的身份变得越发重要,译者主体性也随之成为翻译研究的新焦点。接受美学以读者的“期待视野”、文本“召唤结构”为核心思想,为翻译研究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提供了全新视角。文章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评析李霁野和黄源深《简·爱》的两个中译本,认为: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既是读者又是创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在正确理解原文及考虑读者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作出优秀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