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幼树阶段适应林内生境并开枝散叶是其长成大树的一个重要过程,植物一年内多次抽枝的现象及其在抽枝展叶过程中小枝伸长、枝茎增粗与叶面积的增加优先顺序及其内在驱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对青城山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多次抽枝发生比例进行了调查,并以茶(Camelliasinensis)、细枝柃(Euryaloquaiana)、短刺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 var. spinulosa)、润楠(Machilus nanmu)和大叶山矾(Symplocos grandis) 5种植物的幼树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植物在多次抽枝中小枝和叶片生长动态及适应策略的差异。结果显示:1)一、二次抽枝分别开始于春季(4月)和夏末(8月下旬),小枝水平上二次抽枝率乔木小于灌木,常绿植物小于落叶植物。2)一次抽枝小枝枝长、单叶面积,小枝直径和叶片数量(除大叶山矾外)均高于二次抽枝,但二次抽枝单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均高于一次抽枝,二次抽枝叶片比叶质量(LMA)的增长速率高于一次抽枝。3)一次抽枝小枝枝长、叶片数量、小枝直径(除细枝柃和短刺米槠外)和总叶面积(除短刺米槠外)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均高于二次抽枝,且大部分物种最大相对生长速率出现在抽枝开始的第一、二周。4)两次抽枝中,物种先侧重于叶片的生长,其次是小枝枝长的生长,最后是小枝直径的增粗。单叶面积和总叶面积皆随着小枝枝长和小枝直径的增加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表明叶片的增长速度大于小枝。单叶面积与叶片数呈显著大于1的异速生长关系,暗示单叶面积的增长速度大于叶片数的增加速度。小枝枝长与小枝直径也呈显著大于1的异速生长关系,揭示小枝枝长的增长速度大于小枝直径。综上所述,两次抽枝过程中,植物枝叶的优先生长顺序反映了植物为获取更多的资源(尤其是光源)而形成特定的抽枝展叶策略;二次抽枝单叶面积相对生长速率和LMA增长速率高于一次抽枝,这可能与植物即将面临的昆虫取食和气温降低压力有关。因此,了解植物抽枝策略对于理解物种生态适应机制,揭示物种生活史过程中存在的权衡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